返回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
医学检验科
科室电话:027-68894627 65399897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首页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亲,你身体里的蛋白快漏没了!

2023-11-28文章来源:

      大家如果无意间发现自己腿有些肿,眼袋也有些肿,小便有较多泡沫,那可得要注意啦!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预示着你的肾脏出了问题,导致体内的蛋白质正在从你尿液里流失。具体如何辨别呢?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就医检查一下尿液,看看尿蛋白是否呈阳性。那么为什么出现尿蛋白就可以判断肾脏出问题了呢?今天在这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尿蛋白的来龙去脉。




一、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大约为每日排泄尿蛋白仅 20 ~ 80 mg,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定量试验超 150 mg/24 h,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总体上分为两大类:生理学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1.生理学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液内暂时出现少量蛋白质,称为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机体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和交感神经兴奋等,当影响因素消失后,蛋白尿自然消失。
    (2)体位性蛋白尿:在直立体位使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多见于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黏液、生殖系统分泌物或月经血,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也称假性蛋白尿。
   (4)摄入性:在输注成分血浆、白蛋白及其他蛋白质制剂,或摄入过单蛋白质食品后,尿液蛋白呈阳性。
    2.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见的蛋白尿。由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或电荷屏障减弱,使得血浆蛋白特别使白蛋白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而形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lgA肾病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减低,从而出现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这类小分子蛋白通常使β2 微球蛋白、溶菌酶等。
    (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并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这类蛋白通常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和本周蛋白等,溢出性蛋白通常使+至++,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5)组织性蛋白尿: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而分泌的蛋白质(T-H糖蛋白为主),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




二、各种蛋白尿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尿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值为阴性。适用于普通门急诊病人和体检病人,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lgA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2.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参考范围0-30mg/L,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小管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指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发肾损伤的指证之一。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对相应疾病引起的肾损伤起到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
      3.尿β2-微球蛋白:参考范围0-0.3mg/L,主要检测肾小管的功能,是反应近端小管受损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急性肾小管损伤或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排斥反应、尿路感染等均可使尿β2-微球蛋白增高。
      4.尿24小时蛋白定量:参考范围0-150mg/24h,收集24小时所有的尿液(注意防止蛋白降解),主要适用于已确诊的蛋白尿或已发生肾功能损伤的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

      5.尿蛋白电泳:采用电泳的方法将尿中的蛋白依据分子量大小分为低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高分子蛋白和混合性蛋白四种。小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主要见于肾小管性疾病,中分子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主要见于肾小球性疾病,大分子蛋白(IgG蛋白)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混合型蛋白见于肾小管和肾小球同时受损。适用于已确诊蛋白尿患者肾损伤部位分析和病情变化监测。


三、做尿蛋白检测尿液标本如何采集?
      尿液标本采集时,应采取中段尿。中段尿是采取小便时,让开始的小便将尿道冲洗干净后,截取中间小便作样本到干净的容器中,目的是防止尿液被污染。注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接取每次小便的前、中和后段尿液到干净可密闭的容器中。


四、如何预防蛋白尿的发生或蛋白尿的加重?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加强运动,规律作息;
      2.积极控制已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性肾损害;
      3.已有蛋白尿发生,应在肾内科医师的指导下,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